(资料图片)
蒋璟璟
最近,关于“请假焦虑”的话题火了。有媒体就这个话题发起投票,近45%的网友选择了“一请假就焦虑愧疚”的选项。“请假堪比借钱,即便真有事,却总觉得自己在撒谎”,道出了很多职场人士的心声。记者采访了多位上班族,其中不少人也有“请假耻辱”的苦恼,普遍的感受是,“害怕影响业绩与考核”“层层签字,手续繁琐”“怕被同事议论”。(中新社)
“请假堪比借钱”,实在太过贴切。对于很多职场中人来说,请假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,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是“请假在心口难开”。明知“请假难”,若非要“迎难而上”,于是也便有了所谓的“请假耻辱”——在此心理结构下,“请假”俨然成为了一件不该做的、有负疚感的事情。
所谓“请假”,诸如病假、事假、婚假、年假、育儿假等等,原本都是照章办事走流程而已,丝毫不复杂。但在现实职场,请假却是千难万难。从根本上说,我们已经被置于一个“无限增长”“永不停歇”的社会生产系统之中,其裹挟着所有人百分百投入时间、精力。法定的权利,往往被虚置,继而让位于职场各式的绩效、目标与使命。在此大背景下,“请假”注定是不受欢迎的。
工作似乎永远干不完、大家似乎都很忙,“请假”于是成了一件负担很大的事情。很多人为了请假,往往要准备良久。这种准备,一者是“心理建设”,鼓起勇气、想好措辞,才敢提交申请;再者,也是指“运筹铺垫”,比如说通过连续加班来积攒换休,增加“请假”时博弈的筹码……诸如此类的操作,作为一种由来已久、广泛运用的职场智慧,卑微而心累。
“合理的假期大胆休”,谈何容易。何为“合理的假期”?同一表述,各自理解。法律规定的“假期”,当然是合理的。可若是因为休假导致“部门玩不转”“项目受影响”,打工人又怎么担待得起呢?在我们的工作文化、企业文化中,“休假文化”不仅一贯弱势,且长久以来被有意无意忽略、压制。于是乎,明明是天经地义之事,反倒好像见不得人。
时至今日,雇主意志,仍是定义职场的支配性力量。而员工权利,从来是争取来的。大家都卷着不请假,“假”也就消失了;合理请假的人多了,那么所谓“请假羞耻”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。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世界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