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资讯:网评:《十九》争议折射的政治暗涌

来源:中评网 时间:2023-02-17 10:46:10

网评:《十九》争议折射的政治暗涌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来源:大公报 作者:潘丽琼(资深传媒人)

《给十九岁的我》(下文简称《十九》)引发争议,风波并没有因为停映及退出角逐“香港电影金像奖”的“最佳电影”而停止发酵,各类意见纷纷出场,因为这部电影并未退出角逐“最佳导演”和“最佳剪接”。可以预见,当四月十六日“香港电影金像奖”举行,《十九》仍会是焦点之一。何以一部普通的纪录片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?其实,香港虽然实现了由乱到治,但背后的政治暗涌仍然未停息。

一、争夺“年轻人”的话语权。

《十九》在2021年12月已在校内首映,然后于去年8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映,环绕地球在多个电影节参展,并开了多场优先场,叫好叫座,累积票房近一千万,但自今年1月27日特区政府宣布成立“推广香港新优势专责小组”,并委任张婉婷代表电影界为成员之后,情况便出现一百八十度转变。虽然校方在处理参与拍摄而不想公映的女生情况时,实有不妥当的地方,张婉婷已多番道歉了,校方亦已煞停公映及致函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退出“最佳电影”的遴选,但为何反对火力继续燃烧?

因为《十九》在被狙击之前的成功,被视为“触犯”了“黄色文化圈”的大忌。年轻人是“黄营”积极争取的对象,由2012年的反国教事件、2014年的非法“占中”,到2019年的修例风波,主战场离不开几间大学,大学学生会都是推手。2019年的暴乱,逾万人被捕,约四千人是学生。青年人之中,有一股庞大的反政府力量。如何做好跨代沟通、说好香港年轻人的故事,成为政府重要的任务之一。在争议发生前,争取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沟通,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步。然而,乱港势力全力狙击《十九》和张婉婷,经此一役,试问还有哪位电影人够胆接火棒、帮政府手说好香港年轻人的故事?

二、香港“最佳电影”争夺战。

香港电影圈中“黄色”力量非常强大。2016年第35届“香港电影金像奖”中,获得“最佳电影”是被《环球时报》形容为“思想病毒”的《十年》。虽然该届竞逐该最高殊荣的好片如云,包括《五个小孩的校长》、《叶问3》、《踏血寻梅》等,但《十年》最后“胜出”,成为天大的笑话。这是反中乱港势力和爱国爱港力量的一场较量。

《十九》其中一名主角阿聆,向校方表达过不满,始于一年多前在校内看首映后。但她写万言书,触发铺天盖地向《十九》发炮的日子,却是此片公映及“香港电影金像奖”公布提名名单前夕,一举把《十九》赢取“最佳电影”的机会变成零。

三、谁会花十年拍纪录片去敛财?

《十九》反映另一问题,网民在社交媒体上攻击张婉婷,都是毋须付出代价,你在明,他在暗。张婉婷早说了此片收益会拨归学校建设之用,但仍被人指责她敛财。纪录片在香港没市场,谁会花十年时间,拍一部没有商业元素的电影?看过此片的人都明白,因为女学生到了反叛年纪不合作,更差点令这部电影胎死腹中。今次争议正好反映拍纪录片的风险极高,只要内容引起当事人不同意,就可能阴沟里翻船,一切努力化为乌有。

《十九》因争议而被迫停止公映,输的不只是英华女校或张婉婷,而是整个社会。因为香港少有追踪年轻人成长的纪录片,我看这片时,深受这六个女学生的成长故事所感动,即使阿聆和阿畲觉得不舒服,但阿畲出席多场优先放映场,可见她的支持,而阿聆虽受困扰,但作为观众,觉得她的部分绝不负面。她和弟弟也曾参与张婉婷2013年拍摄的短片《深蓝》,足证她和张导的关系不差。我盼望校方和张婉婷能和女生们妥善沟通,经所有人同意后,重新剪接后再公映,这才是香港人之福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世界净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